北京汇佳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微创新项目专家评审会
时间:2014-04-03 分享:
4月1日下午,北京汇佳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小学会议室举办微创新项目专家评审会,特邀中国教育报编委兼中国学前教育周刊部主任,汇佳教科院学术委员刘华蓉,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中心主任,汇佳教科院学术委员时晓玲,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张铁道三位专家,对教科院微创新项目进行了评审。
评审会首先对汇佳幼儿园的两个微创新项目进行了评审。接着,专家对我院文化创意系高鸿生老师《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工作室的运用》,李田老师《工作室三步法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中应用研究》,计算机系冯浩、李荣辉老师《基于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课程改革探索》,教育系袁立君老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体例-主题设计》这四个微创新项目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并分别对项目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点评。
专家对我院开展的微创新项目在职业教育面对市场需求方面,在教与学的组织与实施方面,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如何紧扣微创新的主题,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专家们一致认为,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大学的老师们的汇报,形式上还是一个个的小课题。微创新案例更注重一个个小的故事,通过故事的方式呈现微创新的成果。学院的几个项目都有许多亮点,但题目偏大,事例不鲜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换角度,换语气,换形式。并就不同的项目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学院汇报主持人、科研处长杨志刚表示,通过专家的点评,我们大家对微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开阔了视野,明确了要求,找到了差距。我们一定会仔细研究专家的指导意见,重新梳理总结提升各个项目,用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学院的微创新项目,参加首届全国教育微创新案例征集活动。
这次评审会,专家们反复强调:微创新的核心是见微见著,要通过鲜活的事例和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反应教改给学生带来的变化。教师一定要思考,我们的教育活动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中“脑、手、心”并用这三个字,包括了智力、技能、情感三个方面,我们怎么去关注学生受到教育后产生的各种变化?专家们通过盲人摸象的传统故事,演绎了教育过程的四个阶段,即摸象—说象—成像—抽象的客观规律,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学院的4个项目汇报结束之后,专家们又听取了小学部7个微创新项目的汇报。前后历时8个小时。会议组织者和与会人员对专家们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点评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对专家们不辞辛劳、连续作战的精神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专家们衷心希望汇佳的微创新项目能够结出丰硕成果,形成一个个的汇佳教育故事,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